巨手劈开天堑路 跑出洞地奔小康
——湘潭市老科协农业专家喜看十八洞村新变化随感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战略强音,至今还在十八洞村群山峻岭中回荡。2013年11月3日,那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十八洞村的乡亲们迎来了一个尊贵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这个苗族小山村考察调研,巨手一挥,开启了中国扶贫攻坚的新阶段。从此,十八洞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山村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十八洞村也在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引下,从贫困到小康,走出了一条持续发展之路。
十八洞村位于湘西花恒县双龙镇西南部,有4个自然寨,6个村民组,225户939人,纯苗族聚居,苗风情浓郁,苗文化厚重,人们渴望沿走领袖足迹,聆听振兴强音,纷纷慕名来到这个神奇的地方,全年游客达30万人次。
2019年5月14日,入夏已有10天,仍是春意盎然。湘潭市委原副巡视员、市老科协副会长周端明、副秘书长赵学文率10多名农业专家专程到这里学习考察。我们从友好县出发,穿越矮寨大桥,早早赶到十八洞村新村部,受到了县委驻村干部龙振章的热情接待,并在藏满图书的村民阅览室与我们座谈交流。
谈及十八洞村5年多来的发展变化,龙振章如数家珍: 十八洞村干群遵循总书记“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指示,迎着太阳,抓住机遇,明确目标,加快发展。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在全国文明村镇基础上建设中国最美丽的农村,发展理念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他们牢牢靶向农业和旅游两大支柱产业,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抱团,整合资金,筑巢引凤,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集体经济如滚雪球似地发展,村里占股49%的弥猴桃基地今年收入可实现100万,村民人平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1.2万多元。堪称“三驾马车”的州、县、镇三级扶贫工作队都是精兵强将,并更名为振兴乡村工作队。龙振章还告诉我们:湘潭人民也融入了助力该村发展的阵营,韶山村党委与十八洞村党支部建立了一对一联系,助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与巩固。步步高在这里办起了山泉水厂,按利润分红外,每年保底支持村级经济发展50万。
座谈交流后,我们参观了村脱贫致富成就展览馆,这里记载和展示了自总书记踏上这片热土后所发生的翻天复地变化的全过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向前来学习考察的人们诉说着精准扶贫给十八洞村带来的新面貌。
接着,我们在村标处的党旗下合影留念。因为这里是精准扶贫星火燎原的发源地,意义特别深远。苗家姑娘杨菊云当向导,带领我们走进村民聚居地,桥头有位穿着苗服的大娘挂满笑容迎接客人,主动和我们握手,她叫石拔哑,自总书记到她家嘘寒问暖与她亲切握手的那一刻起,笑容就在她沧桑的脸上定了 格。她说,要用勤劳的双手向人们传递太阳的热能,分享迟来的幸福。
在观摩新村新貌的路途中,好奇的专家们想就十八洞村的由来一探究竟,小姑娘便给大家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古夜郎国战败后,首领为生存,保族人,不畏崎山险路,专钻深山老林,到了湘西,发现这里有个可纳几万人的溶洞,洞洞交错相连,他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隐居休养、繁衍生息,故名夜郎十八洞,十八洞村由此而得名。
老专家一路欢声笑语,心情愉悦,时间过得真快,在实景参观结束前,我们选择在总书记召开五级负责人座谈会的地方小憩,进行交流,女主人石拔哑热情地招呼客人,并摆放凳椅,她指着一条与众不同的凳子,悄悄地告诉我一个小秘密,我会意的点点头,表示不会告诉别人。我从照片上了解到,这是习总书记在十八洞村召开座谈会时坐过的凳子。
在座谈交流和随后的行程中,大家结合这次学习考察,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畅谈感受,喜话收获,话语中无不充满着激情和信心。茶学专家陈刚说:十八洞村善于抓住机遇,依托产业,创新发展,令人感动。
农工民主党党员、蔬菜专家黄三海说:只要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就能把事情办好。
实业界专家陈顺龙则认为:喜看十八洞新变化,更加坚定我把龙凤庄园做大做强的信心。
种植业专家彭商吾、赵建宁,养植养专家王思训、孙建,农学专家刘克云、谭匀等纷纷发表感言:站在十八洞,眺望大世界,振兴乡村的前景是无限美好的。
周端明副会长希望各位老专家要把看到的、学到的融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以新的姿态投入到全党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之中。
湘潭市老科协农业分会 吴力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