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太交稳步前行
——记湘潭市老科协农业分会特邀会员、雨湖区老科协会员刘湘创办的太交养殖专业合作社
水是生产生活之源,路是产业开发之基。雨湖区姜畲镇金马村茶园组、碧塘组一带,山多田少,地势不平,水利、交通等条件都很简陋,发展农业产业比较艰难。如今,在返乡创业的成功商人、市老科协农业分会特邀会员、雨湖区老科协会员刘湘的努力下,这些烦恼正在逐步消除,昔日的荒山野岭正逐步变成“金山银山”。
村道变宽渠道通
6月12日上午,在金马村茶园组,一台挖机和两台货车正在清运通组水泥路旁的渣土、树枝;不远处,有几个村民在移走路边的水泥电杆。所有这些,都是为拓宽路面做准备。距离这里约500米的山间土路上,有两名工人正在给新铺的约100米水泥路面切割伸缩缝。路基下方山坳中,有10多口呈阶梯状分布的山塘,每口山塘的泄洪管中,都有一股细流流出。
今年年初,回乡创业已经3年的太交养殖专业合作社、金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湘,主动找到村“两委”协商,准备由他投资将这条路拓宽、硬化成5米宽的标准村道,并将道路两旁进行绿化、亮化。这一想法不仅得到村“两委”的赞许,更受到村民群众的一致欢迎。
随后勘测、准备,“五一”节后启动施工,新修的水泥路不断延伸,路面拓宽工程也在顺利进行。预计国庆节前后全部工程完成,累计需要投资约150万元。届时,金茶园种养殖基地及休闲养生地带,将成为雨湖区姜畲镇白鹭湖休闲度假村和鹤岭镇仙女山风景区的连接点,形成三点一线乡村旅游带,促进全镇乃至全区休闲农业的提档升级。
此外,金马村荼园组、碧塘组一带没有河流、山泉,村民生活用水靠打井、农业生产靠山塘积蓄雨水;一条能够引
韶山灌渠水源的小渠,因多年来没有硬化、无人疏导,早已被泥沙和枯枝败叶淤塞。2016年4月,弃商从农的刘湘回原籍金马村茶园组创办太交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一件事就是雇请专业人士,在山上打了一口深井;去年上半年,刘湘又投资20余万元,刨开淤塞的水渠、铺设涵管,将韶灌的水成功引进,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自身及周边农户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一个合作社造福众乡邻
“现在社员们养的土鸡,全都按每只118元的价格出售,不称重;鸡蛋每个2元,茶油每公斤120元,优质米每公斤5元……基本是回头客来买,供不应求。刘湘说,“金茶园”农产品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销售渠道已基本畅通。
从2016年创办太交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刘湘就坚守“与村民合作共赢”理念。他流转到山地100余亩,耕地约300亩;在山地放养土鸡,修整硬化原有的几口山塘、改造山间低洼田养鱼虾,并发动周边数十户村民成为合作社社员,其中有15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参与养鸡、养鱼、养羊等。刘湘承诺统一请人技术指导、统一按市场价回收产品,还与村民签订了400亩的油茶产销合同。
3年来,刘湘每年累计为农户销售土鸡500只,及鸡蛋、茶油、优质稻等,实现应销尽销,平均每户增收1万元以上。
同时,刘湘自己的生产基地聘请了固定员工6人,有时候还得临时雇请十几个人做事,他们基本是当地村民,每年的劳务支出总计40万元左右。
为了稳步实现与周边村民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目标,去年,刘湘注册成立了湖南金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
南金茶园家庭农场,并注册到“金茶园”农产品商标,通过品牌效应,扩大产销规模。
目前,刘湘已在流转的鱼塘周边空坪隙地,以及部分山坡上,种植了黄桃、鹦嘴桃等,还准备免费提供桃树种苗给
周边农户,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广泛种植,共同打造以桃树为主要品种的特色景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10来户有承办民宿业务能力的周边农户,进行统一的场地装修、业务培训等,联合开办休闲农庄,自产自销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通过举办赏花、休闲体验采摘等主题活动,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科技助力展翅膀
在太交合作社发展的关键阶段,便遇到了技术上的瓶颈,如何让科技助力、给合作社插上腾飞的翅膀,刘湘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市里的农业专家取得了联系,经专家牵线搭桥,2019年,市老科协农业分会在这里建立了湘潭市第一个农业专家服务站。农业分会派出了5位畜牧水产专家到合作社建立了定点联系,市老科协和农业分会还专程到合作社进行调研,为合作社的发展建言献策。专家服务站站长王思训带领专家到合作社进行多次技术讲座,专家们还深入到养殖专业户为村民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咨询。刘湘说:“农业专家的加盟,使他创办合作社充满了信心,在技术上有了坚强的后盾,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湘潭市老科协 赵学文)